第(1/3)页 长生大帝与造化天尊已经是这个世界上的顶级战力,他们发现不了孔子,其他人自然更不能发现。 至于比长生大帝、造化天尊更胜一筹的盘皇,已经道化天地,阳神念头化作了中yang大世界。 因此,虽然《阳神》世界的众高手被惊动,却无一人察觉到孔子等人的行迹。 颜回道:“夫子,没想到这荒野僻庙竟然也有如此向学者,看来此界的文道颇为昌盛。 我们文气一脉大有可为啊。” 孔子抚须颔首。 他将文气运转于双目,用起了文道望气术。 只见那破庙中的小小少年头顶冒起一股清正之气,才气冲霄。 尤其是他的本命气运之中竟然暗藏着一丝深沉的青紫之色。 若非孔子的望气术十分高明,恐怕都看不出来。 天意垂青,气运所钟。 紫气东来,至尊至贵。 这本命之中的一丝青紫之气,代表着此子乃是气运所钟的天命主角,只是如今还未勃发而已。 对于气运主角,大汉帝国见得太多太多了。 几乎每个世界每个时代都有各自的气运主角。 大汉帝国对于这方面已经有很深的研究。 孔子转念之间就想到了攻略此界的办法。 那就是收气运主角入教,如此一来世界的反抗最小,事情最为顺遂。 可以在极短时间内将此界攻略。 于是,众人上前扣门。 洪易打开门,看见站在门口的众人,心中莫名地升起一股敬仰之情。 他毕竟是读书人,自然从心底地崇拜着中古诸子。 其中又以孔子为最,乃是天下文宗,是此界文脉源流。 天下读书人都尊孔子为至圣先师,是所有读书人共同的老师。 孔子等人一降临此界,就吸收了此界的文脉气运。 因此他本人可以说就是此界的孔子复生,甚至还要超过此界的孔子。 如颜回、朱熹、王阳明等人,在文道境界上不逊色于此界诸子的存在。 哪怕是诸子复生,也不如他们的文道底蕴更深厚。 他们简直比起中古诸子更像是诸子。 因此,洪易难免一见到他们,就发自内心地升起一股敬仰之情。 孔子拱手道:“我等赶路错过了宿头,想到此地借宿一宿,望小哥行个方便。” 洪易慌忙还礼道:“先生言重了。 这间寺庙本是废弃的无主之地,在下不过先来而已。 诸位先生请进。” 众人进入庙宇之后,整个破庙显得狭窄起来。 只得各自找了蒲团坐下。 洪易忙又收拾床铺,让给孔子朱熹等年老之人,自己铺了干草坐在角落,点起灯继续看书。 只是这会儿却看不进去了,不时地拿眼角余光打量着这群人。 “不知小哥儿看的是什么书?”王阳明问。 洪易道:“这是前朝大儒李严的论著,李氏学派的核心著作。” 李严虽然已经作古,但是当朝之中很多大臣都是出身李氏学派。 洪易要参加春闱,自然要揣摩考官的喜好与思想学问。 况且这李氏学派的论著也是洪易本身最喜爱的一门学问。 自中古诸子逝去,历代大儒对文脉各有发展,分出了许多学派。 当今天下以理学为宗,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他的父亲武温侯洪玄机。 另一个大派就是李氏学派,以礼部尚书李神光为代表。 洪易不喜欢理学那一套父子君臣夫妻纲常,反而对于通心达意的李氏学派极为喜爱。 王阳明早已明白孔子的意思,因此借着这个机会跟洪易讨论起了文学来。 他发觉这个李氏学派倒是跟自己开创的心学有几分类似。 当探究到了洪易的学问底蕴之后,不由得心喜惜才,真的动了收弟子的念头。 随着讨论的深入,洪易渐渐插不上话了。 他凝神贯注地倾听着王阳明的讲学,听到精彩处忍不住喜不自胜。 他发觉王阳明的讲学不但包含了李氏学派的学问,甚至更加广博,更加精深。 心里不由得惊讶:“此人的学问别说当时大儒了,就是比之中古诸子也毫不逊色。 不知为何籍籍无名? 第(1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