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文 第二十六章 百人施工队-《修真小时代》
第(3/3)页
大致内容如下:
伐木组:二十人,由樵夫乔三斧领队,负责上山伐树,并搬运下山至木料加工点;
采石组:二十人,由石匠石敢当领队,负责整石与碎料的采集和运输。整石交于石匠组进行后道处理,碎料归集在村口处,由老弱妇孺帮忙着一起敲碎待用;
辅料组:八人,由孙老头作指挥,负责挖泥、和土,制作建筑粘合材料;
石匠组:五人,由石敢当的三个儿子和村里另两名壮汉组成,负责对整石切凿、打磨等;
木匠组:五人,以小木匠黄板凳为主力,配以四名帮手,负责对伐来的树木进行锯裁、加工;
铁匠组:三人,由村里老铁匠带着他两名小徒弟组成,负责各类器械的打造、修补,并制作后期建筑用铁件;
另由五人,负责对村庄的废墟进行场地平整、可用旧材料的回收分捡等活。
同时设立以赵小五为首的机动组,并对后勤保障工作也做了相应安排。
当真是事无巨细,莫不归之!
莫问对此啧啧赞叹之余,转头又对孙老头提出了一个心中的不解:“这村子人也不多,为何听人员名单,姓氏竟如此繁杂?”
“嘿嘿,这你就有所不知了吧——”孙老头故意卖个关子,啃了口手里的饭团,细嚼慢咽,末了,喝了口水,才道:“最初村里的祖辈到此地时,也就十来人,姓氏当然没如今这般复杂。后经几代繁衍,人数逐渐就多了起来。但人一多,有个问题也随之而来!什么问题呢?——就是给新生儿取名这事!要知道这村里人都没正经念过书,偶有能识得些字的已经算很了不起啦。所以大凡都不大会起名字,一有婴儿诞生,无奈之下就只能应时、应地、应物、应景的,胡乱拉个名来便用。比方说孩子正月十五生的,就取名叫元霄;七月初七生的就叫七夕——当然也有男的叫牛郎,女的叫织女的。又比方说这家是以砍柴为生,生的娃就取名叫山娃,这个叫了山娃的,生出的儿子就不能再叫山娃了,那就叫山沟、山坡、山峰……反正就是诸如比类、大同小异......土归土、俗归俗,刚开始的几代人通过这种取名的方法尚能对付得过去。但越往后,就发现再这么做是行不通啦!因为能用的名字就这么多,有些先人用过了,后人就不能再用!你总不能和你的老祖宗同名同姓吧?要不然每年祭祀时到底是祭祖先呢还是祭你呀?另外一方面,就是同一时期的人当中同名同姓的也越来越多,就比如说山娃这个名字,用的人就多,高峰时村里叫山娃的据说有六个,你在村口喊一声,保管有六个不同的声音应你!你带上姓再喊一遍,答应的还有三个!......这么下去岂不要乱套?于是,后来便有人想出个办法,就是让后代的人逐渐改姓氏,有了不同的姓,即便名字重复也不打紧。上不至冲撞了老祖宗,眼前也不会与人完全同名同姓!所以嘛......后来人们逐渐采用了这种方法,从而致使村里的姓氏越发繁杂起来。当然,也有一直不肯改姓的,如郝海生他们家......”
听这原委竟如此曲折冗长,莫问不禁有些目瞪口呆,半晌,才吁出口气,道:“原来如此......能想出此法的,必是高人!”说着,想了想,又好奇得看向孙老头,“孙伯,那敢问你的名讳——”
老头没好气地斜了他一眼,嗔道:“少废话!准备开工了!”
说话间,百人施工队,已各就各位,一触即发!
第(3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