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91章 殿试(1)-《捡了五个哥哥后,京城无人敢惹》


    第(2/3)页

    也有堪堪上榜,却因为字迹出色,不卑不亢,而被提至二甲,甚至一甲状元的。

    殿试,科举的终结线,官场的起始路。

    它将“一切皆有可能”展现到淋漓尽致,也让无数贡生担忧紧张,掌心出汗。

    从会试放榜开始,到殿试足足大半个月,所有考生都在进行最后的努力。

    终于,他们站在了皇城门口。

    许默,齐淮,安浚,方远,认识的不认识的,有仇的没仇的,全都笔直等候。

    天刚蒙蒙亮,若有似无的光透过云层,抵达众人肩膀。

    锦衣侍卫持着长刀,守在门口,等待天光破晓的时刻,迎接学子们入场。

    这本该森严肃穆的场景,却因为无人管束而显得有些杂乱。

    学子们或互相倾诉,或大倒苦水,或忧心忡何从,或八卦打听。

    许默站在人群,微微侧身就能看见担忧的弟弟妹妹,他摆了摆手示意无妨。

    这段时间方家太安静了,安静到他们都知晓,方家于殿试内必有大动作。

    可那又如何。

    科举的尽头就在眼前,许默不可能放弃,再多的困苦也要迎难而上。

    他闭上眼睫,准备进行最后的温习。

    冷不丁肩膀被拍了下,睁开眼,就看见忸忸怩怩的齐淮。

    “齐兄?”许默有些诧异。

    “许兄。”齐淮摸了摸鼻子,瞟了眼家属人群,“你可知道殿试规则?我父是礼部尚书你也知晓,历代科举都由礼部操持,殿试规则也烂熟于心。”

    这就是官家子与平民的区别。

    官家子关系雄厚,多渠道多了解,哪怕殿试也能够胸有成竹,不慌不忙。

    平民孤陋寡闻,对于科举的了解仅限夫子言传两句,又或者翻阅古籍,听得只言片语。

    偏偏这个时候谁也不愿大方传授。

    因为彼此竞争的关系,因为名次无比关键,因为涉及到未来官场通畅。

    难得齐淮慷慨,即使许默已经提前打探过相关,依然真诚感激。

    “历史记载殿试都是由天家主持,但实际上天家只点一甲三名,二甲三甲都是由官员们裁定,比如六部尚书,又或者三公三孤。”
    第(2/3)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