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(1/3)页 三天后,各村的报名统计陆续汇总到林宇手里。 十个村共有四十六户农户愿意加入合作社,其中就包括西洼村那三家赔了钱的农户,还有林宇村里的老谢和三柱家。 二妮把红纸抄的技术要点贴遍了各村村口,“统一苗种、免费培训、抱团抗风险”的消息像长了翅膀,又吸引了七户农户主动报名。 周日的镇礼堂挤满了人,长条凳上坐满了渔民,连过道里都站着人。 县农技站的张技术员带着显微镜和苗种样本,站在临时搭起的土台上,用黑板擦敲了敲黑板:“大家看这两种苗,左边是本地土种,壳厚、抗逆性强,右边是劣种,看着个头大,其实一遇高温就死......” 台下的渔民们凑着脑袋看,老谢举着放大镜,仔细对比着手里的扇贝苗,脸上满是懊悔:“早知道这劣种长这样,我也不会上当了。” 三柱媳妇则在笔记本上飞快地记着,生怕落下一个字。 上次闹事后,她总觉得在村里抬不起头,这次下定决心要把技术学扎实。 培训刚结束,林宇就带着各村的代表去县水产站签订购苗合同。 原本一斤八毛的本地土苗,因为合作社批量采购,最终谈到了六毛的低价,还争取到了一个半月的赊账期。 接下来的一个月,合作社忙得热火朝天。 林宇带着张技术员跑遍了十个村的养殖海域,指导农户搭建分层养殖笼、安装浮漂和增氧机。 二妮则当起了“记账员”,把每家的苗种数量、投入成本都记在账本上,每月在各村公示一次。 罗全负责协调各村的矛盾,有农户嫌培训麻烦想偷懒,他就带着账本上门说:“你要是不学技术,到时候赔了钱,可没人帮你!” 可天有不测风云。 就在扇贝和蚬子快要成熟的时候,一场突如其来的台风席卷了沿海。 狂风呼啸着刮了整整一夜,海浪拍打着礁石,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。 第二天一早,林宇顶着大风跑到养殖海域,心里一沉。 有几户农户的养殖笼被风浪冲垮了,扇贝和蚬子散了一地,其中就包括老谢和西洼村的两家农户。 老谢蹲在礁石上,看着散落的养殖笼,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掉:“完了,这下彻底完了......” 西洼村的那两家农户也红着眼眶,嘴里念叨着 “老天爷不睁眼”。 其他农户见状,也开始慌了:“这台风说来就来,咱们这点家当,哪经得住这么折腾?” “要不还是散伙吧,各顾各的,至少赔得少点。” 第(1/3)页